这届年轻人,用“抠门”撑起了300亿市场
北京二环内的某高级写字楼内,每天下午6点,人群从写字楼里的各个出口鱼贯而出。此时,该写字楼的底商的各个商铺,就到了最繁忙热闹的时间。几位身着或红或黑或黄色相间围裙的售货员走出门店,在门口开始接踵叫卖——“全部一折”、“一到三折,仅限今日”.招徕顾客的声音此起彼伏,店铺里刚下班的“白领”、“金领”们摩肩接踵。
这是近几个月来,几乎每日都会在北京核心写字楼周边、商圈都会上演的情景。叫卖的,是几家临期食品品牌店铺,好特卖、嗨特购、莱特卖等多家门店,每隔十几米的距离就能碰到一家,不足500米的距离里,居然开了多家门店。
不为人知的是,资本正在“扎堆”这条食品时间链条末端的生意。记者查阅工商信息发现,在这一领域,阿里巴巴、愉悦资本、挑战者资本、日初资本、金沙江创投等多家在有头有脸的投资机构都已入局。
2021年3月,爱折扣(原食惠邦)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惟一资本与钟鼎资本入局;同样是在3月,总部设在上海的繁荣集市(Boom Boom Mart )也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Pre-A 轮融资,消费行业的“黑马”基金挑战者资本投资;4月,愉悦资本与天使湾创投又投资了一家以南京为根据地的小象生活,以数千万元的资金为其做天使轮助力;此外,作为这一行业的老玩家好特卖,在一年之内拿到了4轮投资,资方序列里,包含金沙江创投、云九资本、日初资本等。
那么,投资人们都在谈的临期食品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人在购买?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条例,又是如何突然备受关注?
临期食品,顾名思义,是临近商品保质期,但还未过期的食品。2012年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曾发文对临期食品进入商超给予明文要求,到了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之顾客并单独出售。北京市工商局随之向外界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比如: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标注保质期6个月-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则为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目前市面上的“临期食品”超市,主要以零食(或零售)折扣店的形象出现。
临期食品的生意,原本也不是什么新鲜物种,在中国,很长的时间内,都是藏在大型商超角落里临期柜内的生意。海外的临期食品体系则比中国起步更早。这种花较低的价格,买到尚在质保期的食品在海外已是不少留学生最常见的购物选择。这一模式无论是从环保、节约食物还是经济实惠上,都具备优势。
所有的投资人都认可的是,这个行业要比传统零售业的更难做,甚至更接近新零售的本质。“对数字化和供应链的要求要比传统零售业更为复杂”,沈海丰告诉记者,“因为保质期时间已然较短,所以临期生意对于仓储的运行效率的要求极高。”此外,临期食品品牌还要面临不确定性更高的货源问题。于是,在进行这一赛道的布局时,沈海丰的投资要点就在于库存深度和周转效率两个方面。在发现华北最大的临期仓库爱折扣后,2021年3月,惟一资本毫不犹豫的对其进行了投资。据悉,爱折扣以天津为据点,直接面向小B商户进行供货,供应包括临期食品在内的折扣零食、饮料、酒水、牛奶等快消品,同时亦独立开发下沉市场的社区to C临期业务。
这个行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记者抛出,“是否还会持续关注并进行投资”这一问题时,沈海丰和汤晓旭不约而同的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现在还只是水下暗礁”,沈海丰答道。
随着资本的涌入,披着折扣零售店外衣的临期零售之争也必将上升到比拼供应链和品牌力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谁能打造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就有机会重新定义折扣零售,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