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门户网站为基础 构建新型网络文化育人体系
“互联网+”时代我们到底该为学生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目前,在互联网“场景革命”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渴望在虚拟世界中学习。因此,创建新型的虚拟世界中的学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网络世界,就可能塑造出什么样的青年;谁赢得了网络空间,谁就赢得了青年与未来。
在试点项目实施中,广西大学构建了一个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建立了一支“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网络文化育人队伍,搭建了一个“纵横交错、互融互通”的网络文化集成平台,探索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网络文化育人模式,通过“转”观念、“合”力量、“明”思路、“搭”阵地、“强”队伍、“亮”内容、“活”形式,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主体作用。
1.建立集成化、立体式的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搭”起来
搭建以门户网站为基础、思想政治类主题教育网站为中心、网络互动社交平台为重点、“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为有力补充的集成化、立体式网络平台。建立了各类门户网站及互动平台80个,易班分站24个,微信平台160个、微博账号628个、易班客户端等校园App 6个、辅导员博客98个,关注人数达30余万。
2.开发整合特色网络文化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亮”起来
积极开发、整合各类网络文化资源,形成爱国爱校的君武文化资源、清廉向上的荷花文化资源、具有浓郁风情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国际视野的东盟文化资源等四种特色文化资源模块,为网络文化育人提供内容源泉。突出三重文化特色,培育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广西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沿边沿海地区,文化特色浓厚。首先,广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资源是开展大学生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其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成为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最后,广西毗邻东盟各国,各国往来密切,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学校师生经常参加各种国际交流活动和志愿服务行动,加强国际素养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
3.探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活”起来
构建青年话语体系,打造“微思想亮光芒、微人物立标杆、微实践接地气、微活动显风采、微服务有温度”的“五微一体”内容,通过学生“自建、自管、自用”的网络平台运行模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网络文化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建立师生共管、全员育人的网络文化队伍,让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强”起来
以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网络中心等部门及学院党委、团委负责人为主的网络管理队伍;以思想活跃、创意丰富的学生为主的网络宣传队伍;以各网络平台学生负责人为主的网络审核队伍;以网络中心技术人员、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为主的网络技术队伍。
5.统筹协调、合力育人的组织体系,让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合”起来
加强整体设计,以“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为根本原则,实行从校领导到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及各级团学组织的层级责任制,各组织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形成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6.构建层次递进、逐步上升的目标体系,让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明”起来
通过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设置议程引导互动讨论、持续积淀内化、参与线上线下实践教育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引领等形式,实现大学生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情感认同、自觉践行、榜样引领的递进。
7.构建网络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让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稳”下去
构建了组织协调机制,舆论引导和舆情监管及信息反馈机制,制度、队伍、物质等多方面的保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确保网络文化育人的长效开展。